雅昌首页
求购单(0) 消息
陈克首页资讯资讯详细

【观点】实验中的实验雕塑教学

2013-05-28 10:32:15 来源:艺术家提供作者:陈克
A-A+

  今天的造型艺术,带给受众的解读经验与视觉感知,决不再是单纯的审美愉悦。当代艺术正对人类现实生活中的各种变化与发展做出响应,通过视觉传递,给予不同社会经验的群体以不同的精神与感官体验,这也就是为何当代艺术可以展现给我们如此丰富的“视觉景观”。

  实验艺术,顾名思义是强调当代艺术的最主要特点——实验性,执著于“实验和探索现有标准之外的观念和形式,并利用艺术的实验进行人的各种问题的实验” 。基于此,广州美术学院的实验雕塑教学,侧重培养学生在艺术领域主动介入社会、融入当代语境的敏锐能力,引导他们关注当下、探究动因,着力培养其问题意识与实验态度,激发其寻找独具个性化与批判性的艺术视角。

  冯原先生说“雕塑家是物体的语言学家”,他认为我们可以将艺术作品进行文化编码,将已经有了解读途径的艺术作品划归到正向编码,也就是建构;还没有建立解读途径的艺术作品称之为反向解码,也就是解构。实验雕塑教学的课程设置与培养目的,首先要求学生必须熟练掌握相关文化资源的内容,而后是解构也好,重构也好,将之与自身的文化立足点、艺术技巧甚至个人喜好结合在一起,通过合理的教学编排,逐步引导他们形成个人化的、必然的、稳定的思维方式和形式语言。

  广州美术学院实验雕塑工作室成立至今,经过了六年的教学实践,在课程设置上充分结合教师知识结构特点,发挥雕塑系传统教学的优势,不断总结课程经验和修改调整教案,目前的教学大致分为以下几个研习阶段:了解当代艺术动因;确立个体身份;研究材料语言;视觉呈现的研习;寻找社会文化的关联;完善艺术表现语言。具体课程有《观念与呈现》、《东方艺术语言研习》、《材料与呈现》、《试验泥塑》、《超级写实雕塑》、《在地试验》、《视觉扩展与展示》、《毕业创作》,在不断的摸索中,课程能够做到逐一灌输和深化,初步形成了一个较为合理的实验雕塑教学体系。

  课程范例——《观念与呈现》

  在进入实验雕塑方向之前,学生所学的基本是传统雕塑范畴内的泥塑造型,长期偏重雕塑造型的技术训练,这种较为机械的训练方式,往往会给学生的个体价值观和自由精神穿上“紧身衣”。在实验雕塑教学中,我们重视学生对当代艺术理论的认知,希望学生能够脱掉“紧身衣”,进入精神和观念层面感知新体验,建构“反形式”的视觉呈现方式。因此,以当代艺术理论为基础的观念艺术创作研习,成为实验雕塑教学初期必须开设的课程。《观念与呈现》课程,即是实验雕塑教学的基础课程之一,也是同学们进入该专业方向后所接触的第一门课程。在教学中,我们强调尊重学生的个体经验,培养学生问题意识下的创作语境,使该课程的学生作品呈现出丰富多彩的面貌,收到良好的教学效果。

  一、主题与媒介的确定

  《观念与呈现》课程每年都会结合当下社会的热点话题,选取一种媒介来介入观念艺术的研习。今年的课程中,任课教师经过与同学的讨论,确定以“水”作为研习课题。

  “观念艺术”一词,起源于批评家色兰特•吉尔马诺于1970年在意大利组织的一次展览命名。按照他的说法,观念艺术表达的是这样一种艺术——它在根本上是反商业的、独断的、平凡的和反形式的,它主要关心媒介的物理性质和材料的易变性。根据色兰特•吉尔马诺的诠释,“水”作为介入观念艺术研习的媒介是再合适不过了,因为自然界中没有哪一种材料能够像它那样变化万千并且和我们息息相关的了。

  首先,水可以直接作为材料进行艺术创作。物理状态中水的液态、固态和气态变化作为易变性材料扩展了当代艺术创作的可能性。同时,水和其他材料混合还可以通过物理或化学作用呈现出溶解、变色、浓稠、雾化、晕染等变化,甚至还可以在创作中利用水在挥发或饮用时带给观众的味觉感官作用。

  其次,在作品视觉呈现的训练上,利用水的折射、反射、漫射、散射等现象也可以为艺术创作和展示方式提供更多的延展空间,甚至声音在水和空气中传递的差异现象等也可以转化为作品的媒材加以利用。同学们可以观察水在自然界中的存在状态,如江河湖海、雨雪冰霜、云霞、瀑布等,或者是水塑造出的河床沟壑、小溪石块,抑或是缺水时干涸的大地、枯萎的生命等,都可以发掘为艺术创作中视觉呈现的可能性。

  此外,在中国传统文化语境中,水更是被赋予了浓厚的人文涵义。《孔子集语》所引《说苑杂言》,借水比喻君子的德行。老子讲“智者乐水”、“上善若水”等,均表现出水在中国传统文化中的重要地位。同学还可以运用水被赋予的各种文化概念,如刚、柔、坚、韧、容、浮、和、善、淫等,探讨并逐步建立中国式的身份背景。

  更重要的是,同学还可以探讨当下由“水”而引发的社会问题,从中发掘素材和培养创作观念。例如水资源的缺乏、河流的污染等,最近的上海黄浦江漂浮死猪事件、农夫山泉饮用水标准事件等,都是此类值得关注的问题。水的社会话题讨论有助于帮助学生培养社会责任感和建立敏锐的问题意识。

  二、教学目的与要求

  《观念与呈现》课程的设置,旨在使学生通过学习了解观念艺术产生的动因,把握其主要发展特征,强化学生对个体价值观念和可供思辨的视觉体系和经验的研究与探索。课程以关注问题、追问意义作为训练的主要线索,积极引导学生建立在艺术创作上的个人观念背景,帮助学生确立关注现象的角度和呈现作品视觉强度的能力,使他们在个体经验基础上的观念梳理和视觉探索上有所突破。教学侧重训练学生艺术创作过程的演绎,使之达到和作品观念间的精准沟通和视觉表述能力。通过作品创作过程中思维发展的梳理和记录,学会发掘并纵深关注事物的能力。

  本次课程要求学生将问题意识“落”在“水”中,关注和寻找它能够带给我们怎样的思考,从对“水”的物理特性、材料语言、文化背景、社会话题等各种角度的分析和研习,进而学习观念艺术中如何寻找个人观察角度,确立艺术创作中的个体价值体系。在对“水”为创作背景的作品发展过程中,不断尝试新的可能性,进而最大化展现出艺术作品的视觉张力。

  三、教学内容与方法

  在具体教学中,采用多种形式和手段相结合的方式进行教学。课前教师推荐课外书目和相关艺术网站等让学生开始了解当代艺术的相关知识。同时要求学生将本课程以前的作品资料和创作素材收集整理,开课时向老师和同学们介绍自己的创作思考和专业掌握情况,以便教师可以了解每位同学的特点和兴趣方向,方便指导创作时对症下药。任课教师采用集中讲授、教师参与学生集体和分组讨论的方式教授知识。课程中采用个别情况个别辅导、阶段观摩、课后总结的方式。

  授课学期:四年级上学期

  总学时:64学时﹙4周﹚

  第一单元:

  1、分析介绍当代艺术的视觉发展演变以及观念艺术的相关知识,如“艺术与视知觉”、“现代主义与后现代主义的比较”、“后现代艺术的基本特征”、“当代艺术家角色的定位”等。

  2、讲解从现代艺术至今的多种艺术视觉形式如雕塑、装置、多媒体艺术等,介绍观念雕塑作品,进行作品背景解读和展示方式分析。

  3、介绍国内外以“水”为创作背景的观念艺术作品,对大多数同学有兴趣的作品展开讨论。

  第二单元:

  1、观念的介入,要求同学提出对“水”的关注点或兴趣点,教师以集体讨论、个别辅导介入教学,讲授内容有“视觉思维”、“创作构思指导和讨论”、“材料试验的技术指导”等。

  2、学生记录和归纳信息,最终以文本和草图形式对创作观念加以陈述。此方式反复进行,学生总结讨论结果并调整方案,分析作品的可行性。

  第三单元:

  1、选择创作所需媒材。

  2、对材料进行多种加工和组合试验,强调材料语言和作品创作观念相吻合。

  第四单元:

  1、作品制作,将作品的视觉呈现方式加以完善。

  2、作品展示,结合展示空间完成和布置作品,以完整作品或作品局部材料实验结合草图进行展示。

  作业要求:课程作业要求学生完成一件以水为关注点,以后现代艺术理论为背景的观念艺术作品,要求配1500字以上相关创作的文字说明,创作过程的素材收集和整理装订成册。

  四、学生课程反馈

  “观念与呈现”这个课程教会了我如何建立自己的艺术观念,并用一种以前从未学习过的新的视觉方式呈现出来。一开始我就对这个课程有极大的兴趣。在学习的过程中,我开始了解到了当代观念的一种思考方式,并能慢慢与传统雕塑创作思维区分开来。在老师的引导下,我学习关注社会问题,开始从这些问题中发现自己最感兴趣的地方,并梳理出自己的态度,再用自己独特的视觉语言呈现出来。在这过程中,关注什么社会问题,如何发现问题,如何提出观念,什么样的观念才是深刻和有独立价值的,使用什么材料和制作技术呈现等等,都成为我们学习思考和实践的内容。这个课程,促进了我和老师还有其他同学的沟通交流,拉近了大家的距离,让我们相互了解,为今后在实验雕塑工作室的学习打下了很好的基础。

  ——黄金星

  第一次接触到观念艺术这样的课程,觉得特别有意思。首先在和老师讨论的过程中自己看待问题的方式和态度慢慢改变了,针对一个事物看到的不再单单只是表面现象,会更具体化和会涉及到更深层次的东西。通过学习我发现,做艺术首先要学会怎样去生活,细细的观察生活带给我们的每一个细节,关注自己、他人及周边的一切。我们要认清一个成功的艺术家一定是一个独立的个体,个体只有和周围发生互动才能产生效应。在学习的过程中我了解到,成长的过程就是需要不断地学会否定自己,然后再肯定自己,这样才会在艺术探索的过程中慢慢的成长。困惑是我们每个人都具备的,带着困惑提出问题,以我的艺术方式把问题呈现出来,这是我学习中最大的收获,也是我目前应该亟待去完善的。

  ——蔡帅伟

  四周的课程,对于刚走进实验雕塑工作室的我来说,时间很短暂。陈老师首先对我们进行大洗脑,让我明白到“脑袋”先行的重要性,这对于刚放下泥塑刀的我们来说是非常重要的。陈老师的课程,让我们知道了到什么是艺术创作中的观念,这个课程让我们了解了很多观念艺术家以及其作品,老师引导我们去解读别人的作品,了解作品的创作背景,思维方法,同时也明白到眼界开阔是很重要的,视野的广阔度直接影响到创作的高度。在跟老师聊方案的过程中,明白到对问题要看得透切,深入,当自己分析到某一个关注点上面时,接着就是对这个关注点思考它的呈现方式。可以天马行空般去思考,想到的就记录下来,接着就是分析实施的可能性,然后通过不断的动手实验去实现对关注点的呈现。同时在跟老师和同学进行集体交流的时候,深刻体会到沟通的重要性,结合着课程对自己的感受,也使一度茫然的我能找回自己。四周的学习教会了我怎样去观察和记录生活,成为艺术家不容易,成为观念艺术家更不容易,不过通过学习和努力,我坚信自己能一直走下去。

  ——何智勇

  《观念与呈现》课程尽管短暂,但是给了我思维上的是前所未有的一次洗礼。上这个课程之前,我都不知道什么叫观念艺术。回想第一次讨论方案的时候,被老师问得哑口无言,实在难过!后来老师给我们讲了很多理论知识,还分析了好多艺术家的观念艺术作品,才稍微有点头绪。后来跟着陈克老师天天讨论,讨论着就突然感觉脑子里多了点什么东西,可是怎么也抓不住,就这样慢慢的慢慢的天天讨论和修改方案,终于,在一次对材料的讨论上老师说了不错,“这材料和你的想法挺有意思!”从这开始,我好像抓住了什么东西。虽然最后的方案因为经济问题,场地问题没有全部做出来,但是我学到最多的不是把作业做得有多好,学到最多的反而是如何调整状态,如何高速转动脑子,学会思考。学习过程中,我开始逐渐学会了怎样发掘自己的思考方式,我觉得自己内心里有个东西慢慢的像浮出水面一样,思路渐渐明朗,从此让我有决心向实验雕塑这个方向继续走下去。

  ——林诗浩

  这次课程给我带来的感想还是蛮多的。在课程的进行中我逐渐发现方法是十分重要的,当我们冒出很多想法时,哪一个更能贴切主题,反应主题、呈现主题并升华主题?什么样的材料更合适?如何呈现作品才更能打动观众?这都是需要有一定的方法与方式的。老师是在不断的给予我们更多样、更发散的建议,同学们也在不断的讨论中得到提高。我们围绕“水”依次讨论过很多东西:水的声音,水的情绪,水的身份,我们对水的情感,我们的童年,我们的身份,我们的身体,各种表现手法和材料的运用等等。我深深地感觉到这门课程的启发性和趣味性,同时随着课程内容的不断深化,充实性、开拓性和深入性也越来越强。由于展览现场的不定和制作时间短等因素,我的作品暴露了很多的缺陷。我也会在以后的作品中多注意作品与展场,与观众的关系。

  ——阮龙

  大四了,我们终于在这个课程里抛开了技术谈艺术,这是件很幸福的事情。四周的课让我们每个人都受益匪浅,但我知道这只是个短暂的开始,后面还有很长的漫漫艺术路要去走。陈老师通过一个细微的点“水”让我们认识观念艺术,让我深入其中,非常投入的完成了这个课程。通过学习我知道了什么是观念艺术,什么是艺术视觉。我理解这些已经不像刚刚接触画画的时候那么初级,感觉现在对当代艺术算是开始入门了。老师带我们玩思维跳跃,激情碰撞,这让我们觉得很过瘾。每次讨论方案的时候大家都是一个比一个的积极,这是个多么好的开始!希望老师看着我们的东西会感到欣慰。短暂的课程让我们认识了很多很多,明白了很多很多。希望我们都能继续努力,将来活跃在当代艺术的前沿!

  ——尚艺龙

  通过这个课程,我理解到观念艺术是需要有成熟的思想,成熟的思想是要有善于思考和敏锐的观察能力,从自身经历出发,发现问题,提出问题,用当代雕塑视觉艺术独有的形式呈现出来。整个课程当中,和老师讨论方案这个环节是最重要的,通过讨论方案,我的想法不断地成熟,深刻意识到自己原来的知识面太窄,之前想法还停留在泥塑的形式方面,想到的东西太直白,现在是先有态度再想表现形式,这种转换让我的艺术视角扩大了,也更鲜活了。

  ——肖辉南

  分了专业方向后第一次觉得自己很充实,会想到很多原来没思考过的其他问题。想想自己第一次以一个艺术家的身份去思考一些事情。听老师讲解,和老师对话,最后慢慢被启蒙,对当代艺术也是了解的越来越深。这个课程最有意思的一点就是对“水”每个人的出发点都不一样,最后呈现出来的也不一样。最重要的是思维被解放的过程,去找到自己想要的东西,这是一件多么开心的事。自己的作品最后呈现出来的不管是好是坏,算是走出了第一步。相对于作品的制作来说,想“作品”的过程更重要。特别是每天晚上几个同学坐在一起,讨论一个又一个问题和想法,那真的很有意思。现在的我应该说是正走在追求当代艺术的路上,这几周的课程让我惊喜不断,心里的欲望也被慢慢放大,对于实验雕塑艺术这个方向,希望自己会慢慢地走进去,以真诚去面对艺术并享受其中。

  ——严正一

  在老师给我们讲解观念艺术理论和一个个前辈的个案时,我意识到当代艺术不仅是形式的;在老师对我的方案不断提出质疑时,我意识到当代艺术不能是随便的;当代艺术,可以说是一个严谨而有深度的学科。进入实验工作室之前,我只是从形式上欣赏一件当代作品,时常觉得有些作品是胡搞乱来之作。但经历了课程之后,我对当代作品的解读不再只停留于形式之上,而学会去了解其中的观念态度,去分析作品的创作背景。然而,这个课程教给我们的远远不止如何去欣赏一件作品。陈老师并不只是简单的教予我们一种思考的方式,而是鼓励我们去从自身的角度去发掘我们的思考和观察方式。尝试着慢慢放下具象写实的主导地位,把具象写实变为众多可选择的表现形式的一种,看似容易,但这却是对我们思想上的一种颠覆。新的艺术价值观,新的艺术思考方式,新的审美趣味,这些还未发育健全的新生儿在我脑子里哭叫个不停。于是,我进入了烦躁不安的转型期。还未正式进入这个领域就如此艰难,看来以后的路必须有一颗强壮的心,才能攀涉其中啊!

  ——杨俊义

  这个课程的前两个星期,通过陈老师深入浅出的讲述以及结合作品分析,让我了解了很多艺术家,了解了很多艺术作品。最主要是让我对当代艺术又有新的认识,不至于肤浅与片面。然后进入和老师讨论方案阶段,才真正认识到自身的发掘多么重要,也就是注重在创作中自己对事物的认知和感受,从这点小感受慢慢扩大延伸并找到一种恰当地自我传达的语言。从寻找自身关注点开始到思考方向确定,然后经历艰苦的创作实验阶段,从过程中逐渐明确什么才是属于自己传达观念的表现形式。这次学习为我今后的艺术创作奠定了基础。和老师的交流中,大家不单是在观念的传达和视觉的呈现上得到了加强,更重要是在思考事物的深度上得到了很大的提升。也深深认识到陈老师所说的关于传统艺术创作和观念艺术创作的区别:“一个是“手”在前“脑”在后,一个“脑”在前“手”在后。

  ——张典奇

  在上这个课程之前的创作,都只是考虑技术制作,当上了这个的课时,才真正接触到观念艺术的问题,才意识到自己之前的作品观念性较弱。意识到自己的缺点,就知道自己要学习的方向,之前只注重作品呈现的形式,而作品本身的观念却被忽略了。艺术创作应该是双向的,应该从观念与材料的运用同时出发考虑,要有观念,也得有视觉的呈现。所以不是急于将作品做出来,而是多思考为什么要做这件作品?这课程的创作比以往的创作花了更多时间在思考上,作品制作的时间变得很少。上完这课,懂得今后创作的思维方向与作品的观念艺术与视觉呈现的关系。

  ——张原

  在分了专业方向之后第一个上的课就是“观念与呈现”,这个课程使我印象深刻,因为它起到承上启下的作用,帮助我从前大学三年的基础课程思考方式及学习方式很好的转变成当代语言及表现手法,这是很重要的。它是把我们带进独立思考并且进行创作的敲门砖,而陈克老师就是我们介入当代艺术语境的启蒙老师,给我们灌输了很多有用的知识,还有他本身作为艺术家的丰富经验,非常值得我们的学习。总而言之,上这个课程,我们受益良多。

  ——付帅

  结语

  在当代学院艺术教育中,如何培养学生具备实验艺术的态度与素质,这是一个崭新的课题。因此,我们正在进行实验中的实验雕塑教学,在实验过程中,我们侧重的是考虑选择怎样的教师资源,进行怎样的课程编排,运用怎样的策略方式,去构筑自己的教学特色。

  理论家王瑞芸女士曾有过如此表述,现代主义艺术强调的是“形”,后现代主义艺术看重的是“态”,可谓一语道破了由现代到后现代的艺术形态嬗变。实验雕塑教学即是由“学形”到“求态”的再造过程,这一过程的探索是困苦而艰辛的,其源自于学院传统教育,又要建构全新的实验教学体系。我们希望通过构建实验雕塑“求态”的系统课程,使同学们的创作态度和表现语言逐渐成熟,突破“学形”的境界,形成相对独立的价值体系,创作出具有独立学术价值的艺术作品。

  由“学形”到“求态”,传统学院资源是一种文化与经验的积淀,是一种暗藏的推动力,我们希望实验雕塑教学在今天的学院教育中,成为厚积薄发与有的放矢的契合点。

  广州美术学院雕塑系  陈克

该艺术家网站隶属于北京雅昌艺术网有限公司,主要作为艺术信息、艺术展示、艺术文化推广的专业艺术网站。以世界文艺为核心,促进我国文艺的发展与交流。旨在传播艺术,创造艺术,运用艺术,推动中国文化艺术的全面发展。

联系电话:400-601-8111-1-1地址:北京市顺义区金马工业园区达盛路3号新北京雅昌艺术中心

返回顶部
关闭
微官网二维码

陈克

扫一扫上面的二维码图形
就可以关注我的手机官网

分享到: